信息来源:原创 时间:2025-08-13浏览次数:4557 作者:鸿达辉科技
走进现代化电子车间,在显微镜下,一颗米粒大小的芯片上,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个需要精确点胶的焊点。操作员屏息凝神,手持点胶笔,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——一次手抖,价值不菲的芯片就可能报废。这正是传统芯片点胶面临的真实困境:精密与效率难以兼顾。
芯片点胶工艺,远非简单的“涂胶”动作。它是芯片封装、组装过程中保护精密电路、增强连接可靠性的核心环节。随着芯片集成度指数级提升,焊点间距已从毫米级缩小至微米级,点胶精度直接决定了芯片的良品率与最终产品的寿命。
精确定位: 在毫米甚至微米尺度上,准确识别焊盘位置,避开敏感区域。
微量控制: 胶量需恒定在纳升级别(0.001毫升级别),过多导致短路,过少则连接失效。
复杂形貌适应: 芯片表面并非绝对平整,存在高度差,需要点胶路径实时动态调整。
效率与一致性: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,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速度要求,确保百万颗芯片点胶效果一致。
面对这些严苛挑战,传统手动或半自动点胶方式显得力不从心。行业正逐步依赖高度智能化的精密点胶解决方案。
视觉引导定位: 核心在于高分辨率工业相机与智能图像处理算法。设备如同拥有“慧眼”,能自动识别芯片上的基准点(Mark点)和微小焊盘位置,即使在高速运动或轻微位置偏移情况下,也能实现亚像素级定位精度(通常优于±5μm),确保胶针精准对准目标点。鸿达辉科技的视觉点胶系统在此领域应用较广,其稳定识别能力在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。
闭环精密控胶: 采用高精度压电喷射阀、螺杆阀或计量泵,结合实时压力/体积传感器反馈,形成闭环控制系统。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“微雕大师”,能精确控制每次喷射的胶滴体积和形状,重复精度可达±1%甚至更高,完美应对芯片封装所需的微量点胶要求。
3D路径规划与随动: 先进的运动控制平台(如直线电机、高精度丝杠)配合Z轴高度传感器或激光测距仪,可实时感知芯片表面高度变化,动态调整Z轴高度,确保点胶针头与芯片表面始终保持最优距离,胶形稳定一致。鸿达辉科技的设备在复杂表面适应性方面表现较突出。
数据化与可追溯: 点胶参数(压力、时间、速度、路径等)数字化设定与存储,每颗芯片的点胶过程数据可记录、追溯,为工艺优化和质量分析提供坚实依据,显著提升产品一致性。
品质跃升: 大幅减少虚焊、短路、胶量不均等缺陷,显著提升芯片封装良品率及最终产品可靠性,降低早期失效风险。
成本优化: 减少昂贵的芯片和材料浪费,降低返修成本。自动化替代人工,降低对熟练工人的依赖和人力成本。
效率倍增: 自动化高速点胶远超人工效率,满足大规模、快节奏的芯片制造需求。
工艺拓展: 使更精密的芯片设计(如Chiplet、3D封装中的微凸点下填充)和新型导电/非导电胶水的应用成为可能。
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,点胶工艺已从辅助工序跃升为保障良率与可靠性的关键制程。选择性能稳定、精度卓越的点胶设备,是保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一环。鸿达辉科技作为点胶技术领域的深耕者,其在高精度、高稳定性点胶解决方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,为众多芯片设计、封装和电子制造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Consult Manufacturer